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博物馆概况>>通知公告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

发布时间:2016-05-19 来源: 阅读次数: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目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公共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

为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促进全市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关于《博物馆事业中长期(2011年—2020年)发展规划》的基本要求,结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年——2025年。

一、发展形势

(一)基本概况

1、博物馆建设情况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炳仁路是攀枝花市第一个正式博物馆。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10年启动筹建,2012年完成博物馆选址、可研和立项等前期工作,2013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2014年主体工程动工,2015年3月全面建成。博物馆总投资3.4亿元,用地面积59亩,建设总面积24023平方米。

博物馆展厅一共三层,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其中,攀枝花历史展厅、临展厅、多功能厅占一层,面积1600平方米,三线建设展厅占两层,面积5400平方米。此外,博物馆还设有室外展览、活动广场、文物库房、职工办公楼房、地下停车场、文物商店等场所。

2、文物征集概况

自建馆以来,博物馆与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现当代研究所、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等单位密切合作,并面向全国开展了三线建设史料资料收集、展品征集、人物访谈和口述历史采集等工作。目前,博物馆已征集了江泽民同志对三线建设的题词,温家宝亲笔赠书,宋平同志为博物馆题写的馆名,彭德怀、李井泉、钱敏、徐驰、杨超等同志三线建设时期文物,中央和全国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决策文献史料,三线重点企业航空、船舶、机械、交通、常规兵器等各类三线建设文物2万余件(套)、图片3万余张,还采集了国家相关部委、省、市、企业三线建设领导者、亲历者和研究学者等各个层面高清口述历史视频120人,8000多分钟,收集了其他三线建设时期视频资料3000多分钟。

3、展陈布展概况

博物馆展陈以“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为主题,站在全国的视角和高度,放眼全国三线建设的十三个主要省、区,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和攀枝花50年开发建设的光辉历程。展陈内容包括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七大板块。其中,全国三线建设和攀枝花建设的内容所占比例为7:3。博物馆展陈在布局上多采用大空间、大场景,再结合许多精心构思的细部展示,使整个展览具有强烈的情节性、现场感、震撼感和吸引力,让观者充分感受到三线建设的恢弘气势和伟大成就,切实体会了当年千千万万三线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主要成效

自2015年3月3日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各类观众70万余人次,未成年观众28万余人次,先后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博物馆冠名“国字号”揭牌仪式、“千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联合书画作品展、摄影展、奇石展以及“钛的故事”文创产品展等各类专题活动20余场。不断得到了行业内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者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与认知。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李作成上将、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钱海皓中将、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陈晋、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改造办公室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中编办原主任张志坚、四川省省长尹力、国际自驾游博览会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凯文墨菲等领导来宾、全国各地三线建设老同志先后参观博物馆,给予博物馆高度评价,并为博物馆题字留言;来自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国内知名文博专家对博物馆的展陈也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评价:博物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一流水准、精彩纷呈。此外,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徐嵩龄一行莅攀对博物馆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致认为,攀枝花是中国大三线建设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已成为三线建设的符号和代名词,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所收藏的历史文物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目前全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龙头和成功典范。

2015年10月,博物馆“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主题展获全国2016年度“弘扬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主题展览;2016年6月,博物馆正式挂牌“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史教育基地”和“四川首批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5月博物馆正式挂牌“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博物馆先后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都被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争相报道,并且多次在全国观众面前“露脸”,其中还包括央视《新闻联播》对博物馆在建党95周年之际举办千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活动的特别报道,以及央视7频道《军迷淘天下》和《大三线》摄制组先后对博物馆进行的专题访问,充分发挥了博物馆传承三线历史文化、弘扬三线精神的重要阵地作用。

(三)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馆还存在诸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馆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和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有些是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些是因我馆自身条件和局限导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从全国同规模博物馆设定编制情况来看,正式编制普遍为60名以上,安保和物业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目前,博物馆正处于上升阶段,然而,人手紧缺的问题导致博物馆部分日常工作难以正常完成,特别是讲解员,没有正式编制做保障,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稳步发展。

2免费开放经费不到位。由于博物馆未能申请到上级免费开放经费,市本级财政经费仅仅能基本维持正常运转,导致博物馆科研、文创等相关延展工作均无法正常稳定推进。

3业务水平有待加强。博物馆工作人员整体年龄偏高,专业水平、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加上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业务能力较为有限,处理日常工作效率不高。

4、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我馆已正式冠名“国字号”,但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希望可以得到中央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各种力量的持续关注和支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道三线建设博物馆、了解三线建设。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博物馆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博物馆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实现博物馆又好又快协调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我馆的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强化博物馆文明传承、文化沟通、增进知识和公众教育的职能,推动我馆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平稳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质量优先,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博物馆发展观,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博物馆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博物馆资源配置和博物馆工作重要集中到强化博物馆功能和职能发挥、提高办馆质量和水平上来,突出博物馆的自身优势和特色。

  坚持服务优先。把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根本任务,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切实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破除束缚博物馆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新博物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博物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博物馆制度,激发博物馆的活力。

(三)总体目标

至2025年,基本实现博物馆的现代化,形成与全省博物馆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格局相匹配的发展局面,进入省内博物馆前列,打造成为全国三线精神传承地和三线建设研究的资源库。

1、显著改善场馆等基础设施,综合实力达到国家二级馆的水平。依托国家文物局推动实现地级市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打造“阳光花城,康养胜地”为契机,发展三线文化旅游项目,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标准,实现场馆、陈列展览的现代化和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显著提升博物馆综合实力。

2、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在服务群众中发挥实效。着力创新服务平台,践行“三贴进”,增强社会教育服务能力,免费开放常年举行,展览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成为常态,至2025年参观观众每年突破50万人。

3、显著提升科研能力,在服务发展中求作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在博物馆编制范围内,引进数名研究生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组建博物馆专家团队,有计划开展学术研讨研究,力争创办具有攀枝花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刊物。

4、对外文化交流有质的突破,在服务大局中作为。至2025年,馆际交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

三、发展任务

1、推进“五大项目”,即研发三线文化创意产品项目、精品展览项目、藏品评估定级项目、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项目以及馆际、馆社、馆校交流合作项目,显著提升博物馆的现代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跃升综合实力。

2、打造“三大平台”,即三线学术论坛、艺术讲坛、流动博物馆三大服务平台,提升公众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社会效益。

3、创办一套学术刊物。组建专家团队,打造三线科研平台,实施《三线春秋》创办计划,推动掀起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新一轮研究高潮。同时,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博物馆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博物馆的科研实力,在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求作为。

4、持续完善“大博物馆”运营机制,组建“博物馆之友”壮大博物馆服务志愿者队伍,不断优化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夯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 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建立权责明晰、流程清楚、统筹有力的运行与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健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藏品征集管理办法、人才培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和自律,强化一线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沟通协调机制。

(二)经费保障

根据博物馆工作现状,科学合理配置经费结构,努力提升经费使用绩效。重点是:充分利用好文物征集和维护经费,努力提升费用使用绩效;加大藏品管理、藏品信息化、文物建档建帐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大藏品征集与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经费预算与开支的科学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的预见性、合理性,不断提升经费使用绩效。

(三)人才保障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配置、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一个人员得到合理配置、多个门类同步发展,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良好局面。重点是:综合衡量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聘用政策;完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明晰,力求各司其职、人尽其才;鼓励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各种业务交流与合作,积极为他们开展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人员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机制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与调整的动态机制、检查和督促机制。重点是:制订规划中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及时跟踪、监督指导规划的实施,严格督促,确保规划顺利执行;加强同全馆及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互动,关注博物馆各项工作的新进展和新变化,及时根据实际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

 

欢迎第位访客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251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