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线建设研究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31 来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阅读次数:

艾新全

重庆市中共党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开展重庆地域范围内的三线企业遗址普查,广泛收集、整理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资料,进一步深化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历史研究,为科学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三线遗址,大力宣传和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努力和探索。

一、积极开展重庆地域范围内的三线遗址普查工作,带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2016年4-7月,学会依托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各区县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三线建设遗址调查,获得了我市三线建设遗址比较全面完整的资料。目前重庆境内有三线企业遗址53个。其中,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涪陵816 地下核工程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万州国营永平机械厂、永川半导体集成电路研究所)。除了工业生产企业外,有研究所7个,医院1个,学校1个,仓库4个,科研基地1个。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产权归属情况等因素影响,各遗址被保护开发利用甚至荒废闲置的现状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荒芜废弃型、简单利用型和保护开发型三类。

根据普查情况,学会形成了《重庆三线企业遗址调研情况》,刊载于2016年第4期《史鉴》。该文稿概括介绍了重庆三线企业遗址的由来,根据实际情况对三线企业遗址的现状进行了分类,深入分析了目前遗址保护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2016年12月30日,副市长谭家玲在《史鉴》上批示:“请洪斌、幸军阅研。市文化委、文物局会同相关区县、企业对我市残存的三线遗址进行梳理,有的应纳入文物保护,有的应引导其转型打造文创园、文旅体验基地,分类加以保护和利用,实现新生。”

普查工作带动了相关区县和市级部门对三线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江津区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三线建设史料与研究论文选编》,夏坝镇准备利用晋江厂遗址和周边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便利交通条件,打造重庆国防军事主题公园,作为国防教育基地,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武隆区党史研究室和档案局有效整合利用普查材料,编辑出版《武隆三线企业图志》,形成研究文章《三线建设在武隆》。万盛区委党史研究室撰写《三线建设在万盛》等。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撰写的《关于重庆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的初步构想》,引用了我们普查的53家三线遗址的数据和现状。该报告获得谭家玲副市长大段批示,并促成了市文物局代市政府草拟的《重庆市关于加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意见》。

二、广泛收集整理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相关资料,丰富了史料积累

一是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广泛收集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图片、档案、厂史、口述回忆等资料,整理编辑形成三线专题资料书《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该书约20万字,包括综述、图片资料、档案文献资料、部分企业简介、口述回忆资料等内容,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的历史脉络。虽然由于档案权限和保密问题,该书暂时不能出版,但是其编辑整理过程本身正是对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这段历史的一种研究,收集和留存的大量三线资料也将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国营5057厂于2016年建厂50周年时举全厂之力编辑出版《晋江风采》《晋江记忆》《晋江文韵》《晋江影》史料丛书。该丛书近百万字,共分四卷五册,从5057厂厂史卷《晋江风采》为主线开篇,汇集上百篇个人回忆文章编入回忆录卷《晋江记忆》上下册,再将晋江人用文学体裁记录、描写过去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的文章编辑为文学卷《晋江记忆》,同时整理筛选所收集的6000多张各种新老照片编辑成图片专辑《晋江影》,较为全面地反映了5057厂从1966年建厂以来,历经文化大革命、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调整搬迁、工厂解体的各个时期,晋江人艰难而蹒跚的脚步,以及他们顽强不屈的身影,在历史潮流中留下的轨迹。该书出版后得到各方一致好评。据悉,目前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三是学会副秘书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张勇教授主编了《多维视野中的三线建设亲历者》。该书采用口述历史、回忆录、调研札记与学术论文相结 合的形式来谱写三线人的生平史,记录了三线建设背景下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及家庭的生活轨迹和 生存状况,触摸他们灵魂深处的声音,探寻时代变 迁的历史脉络。书稿分为口述篇、回忆篇和调研篇三个部分。其中,9篇口述史尽可能保持三线亲 历者讲述时的原汁原味,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 命历程和生活轨迹;11篇回忆录来自上海、辽宁、山西、甘肃、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三线“一代”“二代”,甚至“三代”;6篇田野札记和4篇学术论文,集中展现了三线建设研究者们的调研过程和 理论探索。这30篇文章虽然角度不同,观点有 别,但都旨在书写三线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并希 望大家都来做历史的记录者,人人都享有历史的话语权。

四是展开了多次调研。2016年9月、2018年12月、2019 年3月、2019年5月,学会几位领导先后赴华渝电器、万州、涪陵和南川等地三线企业和遗址调研,对万州、涪陵等长江沿线布局为国家船舶工业基地,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特别是对华渝电器、中船重工集团重庆长江科技有限公司和衡远科技有限公司、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有了深入了解,对万州的“八厂三所”,涪陵的数家三线企业有了全新认识。由于学会的几位老领导是原西南兵工局、重庆船舶工业公司、重庆市发改委的领导,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如中船重工重庆长江科技有限公司,其组成之一的长平机械厂在20世纪90年代因修建三峡工程搬迁至万州天成一带,同期规划修建三栋职工住宅,目前只有一栋完成建设任务。在还有两栋住宅尚未开工建设的情况下,厂区又将于明年整体搬迁至万州经开区高峰生态工业园,距刚建成的职工住宅区大约30公里路程,这样势必造成职工通勤难的问题。我们联系了市发改委,建议万州区发改委并协同区建委共同解决该问题,将未修建的两栋住宅变更到工业园附近修建,既可起到节约资金的作用,又能更好地解决通勤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此事正在落实的过程中。

三、进一步深化重庆地区三线建设及调整改造历史研究,形成多元化的成果

一是形成了一批研究论文。副会长马述林撰写的《重庆地区三线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重庆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研究》,副会长艾新全撰写的《三线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秘书长田姝撰写的《重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历程》,副秘书长张勇撰写的《历史书写与公众参与——以三线建设为中心的考察》等论文参加了相关学术研讨会。这批论文注重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把握,为推动重庆三线研究向纵深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二是重庆工业博物馆于2017年筹拍了《不闻沧桑·三线人物口述历史》专题片,历时6个月,足迹遍布重庆主城区及永川、长寿、江津、涪陵、南川、綦江、万盛等区域,采访兵器工业、船舶工业、化工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和冶金工业六大行业企业约23家,寻访三线专家、建设领头人、技术骨干、基层工人等56名三线亲历者,追述三线往事。专题片按行业分为六大篇章,分别摄制成片,每部片长1015分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展现重 庆“三线人物”的尘封故事,有点、有面地再现重庆在那段特殊时期的燃情岁月和荣耀。此后,重庆工业博物馆出版了文创书籍《再闻沧桑》。

三是四川美术学院申报的“老工业基地及三线建设摄影展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立项资助,资助资金八十万元。国家艺术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为国家级项目。该项目将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中国精神,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学会下一步的打算

(一)选出新的会长。由于年龄原因,老会长陈宏逵退出了领导岗位,学会必须产生一名新会长。

(二)进一步搜集资料,为编写《重庆三线建设史》打好基础。

     (三)进一步开展调研工作,为三线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作者:重庆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欢迎第位访客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版权所有   地址: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干坝塘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25113号-1